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172.此后,一些修道士灵人出现了,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在世时曾为旅行的修道士或传教士的灵人。我们还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一群灵人,其中绝大多数是邪恶的;这些修道士灵人便引诱这群灵人接受他们的观点,以此迷惑他们。这些灵人出现在该星球的东部地区,将那里的善者赶走;于是,善者便到了该星球的北边,如我前面所说的。这群灵人,连同他们的迷惑者联为一体,直到人数达到数千人,然后被分离出去,他们当中的恶者被投入地狱。我可以与其中一个修道士灵人交谈,于是便问他在那里做什么。他说,他在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。我问还有别的吗?他说,关于天堂与地狱的事。我问还有什么,他说,关于赦罪的权柄,以及打开和关闭天堂的事。于是,他接受测验,以查看他所知关于主、信之真理、赦罪、人的救赎,以及天堂与地狱的事。结果发现,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,对每一个主题都持有模糊和虚假的观念;只有获得利益和实施控制的欲望。他在世时就获得这种欲望,并将其从世上带来。所以,他被告知,他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到这个星球旅行,在教导人时如此欠缺,以致他必然剥夺该星球灵人的天堂之光,将地狱的黑暗带进来,从而将他们置于地狱,而非主的统治之下。此外,他在迷惑人方面诡计多端,但在天堂的事上却是个傻瓜。他因是这样一个人,故被投入地狱。这个星球的灵人由此从这些攻击者那里得以释放。
9207.“你们的儿子要成为孤儿”表同时真理也会消亡。这从“孤儿”的含义清楚可知。“孤儿”是指那些拥有真理,但还没有良善,却渴望良善的人(参看9199节),在此是指那些拥有真理,但不渴望良善的人,因而是指那些与其同在的真理正在消亡的人;因为经上正在论及恶人,他们的儿子要成为孤儿。真理在那些不渴望良善的人中间消亡,这一事实从刚才关于良善和真理的结合的说明(9206节)清楚看出来。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这种结合。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总含有一种行善,同时通过如此行而与良善更紧密地结合的渴望在自己里面;或也可说,那些拥有真理的人总有一种行善,并由此与它们的真理结合的渴望。因此,那些以为自己拥有真理,但不渴望行善的人实际上并未拥有真理;也就是说,他们不信真理,无论他们多么自以为信真理。
主在马太福音中用“盐”描述了他们的状况,祂说:
你们是地上的盐。盐若失了味,怎能叫它再咸呢?以后无用,不过丢在外面,被人践踏了。(马太福音5:13)
这些话是主对门徒和百姓说的。“地上的盐”表示对良善拥有一种渴望的教会真理;“失了味的盐”表示对良善没有任何渴望的真理;“失了味的盐以后无用,不过丢在外面,被人践踏了”则描述了这样的真理真理毫无价值。渴望良善就是渴望行善并以这种方式与良善结合。
马可福音:
必用火盐腌各人,凡祭物必用盐腌。盐是好的;但盐若失了咸味,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?你们自己里头要有盐,彼此和睦。(马可福音9:49-50)
“用火盐腌”表示对真理拥有一种渴望的良善;“用盐腌”表示对良善拥有一种渴望的真理;“失了咸味的盐”是指对良善没有任何渴望的真理;“自己里面要有盐”表示拥有这种渴望。
路加福音:
你们无论什么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门徒。盐是好的;盐若失了味,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?或用在地里,或堆在粪里,都不合适,只好丢在外面。(路加福音14:33-35)
此处“盐”同样表示对良善拥有一种渴望的真理;“失了味的盐”表示对良善没有任何渴望的真理;“或用在地里,或堆在粪里,都不合适”表示它完全不能提供任何功用,无论好的还是坏的。拥有这种真理的人被称为“不冷不热”,这从此前的话明显看出来,即: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也就是说,若不爱主胜过一切,就不能作主的门徒。因为同等地爱主爱自己的人就是那些被称为“不冷不热”,不适合提供任何好或坏的功用之人。
利未记:
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,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;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。(利未记2:13)
“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”表示真理对良善的渴望和良善对真理的渴望要存在于一切敬拜中。这也解释了为何这“盐”被称为“神立约的盐”,因为“约”是指结合(665, 666, 1023, 1038, 1864, 1996, 2003, 2021, 2037, 6804, 8767, 8778节),“盐”是指对结合的渴望。
当这二者都渴望与对方结合,也就是良善渴望与真理结合,真理渴望与良善结合时,它们就会互相注视。但当真理挣脱良善时,它们就互相背离,向后看或向自己身后看。这就是路加福音中变成一根盐柱的罗得妻子所表示的:
人在房上,器具在屋里,不要下来拿;人在田里,也不要回去拿他身后的东西。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。(路加福音17:31-32)
这意味着“向自己身后看,或向后看”(参看3652, 5895e, 5897, 7857, 7923, 8505, 8506, 8510, 8516节)。
“盐”之所以表示真理所拥有的渴望,是因为盐使土地肥沃,使食物美味;还因为盐含有一种火性,同时具有一种结合力,就像真理含有对良善的一种热切渴望,同时具有一种结合力一样。“盐柱”是指与真理的分离,因为“盐”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已被摧毁和荒废的真理(如在西番雅书2:9;以西结书47:11; 耶利米书17:6; 诗篇107:33, 34; 申命记29:23; 士师记9:45; 列王纪下2:19-22)。引用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“孤儿”和“寡妇”所表示的真理对良善的渴望和良善对真理的渴望是什么意思。
9193.“那人必要灭绝”表被逐出。这从“灭绝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灭绝”当论及那些处于邪恶所生虚假的敬拜之人时,是指被逐出,也就是从教会被逐出。将这些虚假从教会逐出,从而把它们根除,由“灭绝”来表示,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:
有些匪类从你们中间出来,催促本城的居民,说,我们去侍奉你们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。若果然是真,准有这可憎恶的事行在你们中间,你必要用剑刃击杀那城里的居民,把城里所有的,连牲畜都用剑刃灭绝。你从那城里所夺的一切都要一起带到街道中间,用火将城和其内所夺一切,整个城都在耶和华你神面前焚烧,那城就永为荒堆,不可再建造。那当灭绝的物连一点都不可粘你的手。(申命记13:12-17)
“灭绝的物”就表示邪恶所生的虚假,这一点从这些经文在内义上的细节明显看出来。“要被灭绝的城”是指教义,在此是指虚假教义(参看2712, 2943, 3216节);“要击杀人和牲畜所用的剑刃”是指与邪恶所生的虚假争战并摧毁它的真理(2799, 4499, 7102, 8294节);“所夺之物要被一起带到中间的街道”是指教义的真理,在反面意义上是指教义的虚假(2336节);“要将所夺之物与城一起焚烧的火”是指自我之爱的邪恶(1297, 2446, 5071, 5215, 6314, 6832, 7324节)。由此明显可知,这种“灭绝”表示从教会逐出并根除。因此,经上还吩咐说,迦南地的列族要被“灭绝”(申命记7:2, 24-26)。因为这些民族以前曾在那地建立教会,这也为何他们有祭坛,还献祭(3686, 4447, 4454, 4516, 4517, 5136, 6306, 6516, 8054节)。但当他们将代表性敬拜,就是古教会的敬拜,转变为偶像崇拜,并由此歪曲真理、玷污良善(8317节)时,经上命令不仅人,而且连城和城里所有的都要灭绝。
发出这命令的原因是,那里的一切都代表邪恶所生的虚假。城本身代表实际的虚假教义;牲畜代表邪恶的情感;金银代表他们的邪恶和虚假;其它一切事物也一样。古教会敬拜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一个人的形式敬拜神,也就是敬拜主。但当他们从良善转向邪恶时,就开始敬拜用来代表祂的实际物体,如日月星辰,以及亚舍拉(groves),柱子和各种偶像形式的神。因此,他们敬拜脱离内在之物的外在之物,如当内在人被关闭时的情形。关闭内在人的,是邪恶的生活;因为主通过良善流入,并打开内在人;因此,关闭这内在人的,是邪恶。一旦内在人被关闭,真理就转变为虚假;它们保留下来,也只是服务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。内在敬拜主要在于承认主是独一神,承认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祂,或说祂是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源头。在教会中,那些不承认祂的人不可能处于良善,因而也不可能处于真理;承认祂的人是那些拥有真理,同时过着良善生活的人,而不是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(8878节)。承认并敬拜主就是照祂的诫命生活,也就是过一种信与仁的生活(参看8252-8257节)。信之生活在于出于顺服遵行诫命,仁之生活在于出于爱遵行诫命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